摘要 | 第9-11頁 |
Abstract | 第11-12頁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20頁 |
1.1 山楂概述 | 第13頁 |
1.1.1 山楂種質資源簡介 | 第13頁 |
1.1.2 中國山楂栽培史 | 第13頁 |
1.2 山楂品質特性研究現狀 | 第13-14頁 |
1.3 山楂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現狀 | 第14-18頁 |
1.3.1 山楂黃酮 | 第14-15頁 |
1.3.1.1 黃酮功效研究 | 第14-15頁 |
1.3.1.2 山楂黃酮研究現狀 | 第15頁 |
1.3.2 山楂多酚 | 第15-17頁 |
1.3.2.1 多酚功效研究 | 第15-16頁 |
1.3.2.2 山楂多酚研究現狀 | 第16-17頁 |
1.3.3 山楂花色苷 | 第17-18頁 |
1.3.3.1 花色苷功效研究 | 第17頁 |
1.3.3.2 山楂花色苷研究現狀 | 第17-18頁 |
1.4 山楂國內外加工及應用現狀 | 第18-19頁 |
1.5 研究內容及研究意義 | 第19-20頁 |
1.5.1 研究內容 | 第19頁 |
1.5.2 研究意義 | 第19-20頁 |
第二章 山楂的品種特性差異研究 | 第20-31頁 |
2.1 材料與設備 | 第20-21頁 |
2.1.1 材料與試劑 | 第20頁 |
2.1.2 主要儀器與設備 | 第20-21頁 |
2.2 試驗方法 | 第21-23頁 |
2.2.1 感官總評 | 第21頁 |
2.2.2 顏色的測定 | 第21頁 |
2.2.3 口味的測定 | 第21頁 |
2.2.4 硬度的測定 | 第21-22頁 |
2.2.5 果形指數的測定 | 第22頁 |
2.2.6 果肉比率 | 第22頁 |
2.2.7 可滴定酸含量 | 第22頁 |
2.2.8 可溶性糖含量 | 第22-23頁 |
2.2.9 糖酸比 | 第23頁 |
2.2.10 數據統計 | 第23頁 |
2.3 結果與分析 | 第23-29頁 |
2.3.1 不同品種山楂的感官總評 | 第23-24頁 |
2.3.2 不同品種山楂的顏色測定結果 | 第24-25頁 |
2.3.3 不同品種山楂的電子舌測定結果 | 第25-26頁 |
2.3.4 不同品種山楂的硬度測定結果 | 第26-27頁 |
2.3.5 不同品種山楂的果形指數 | 第27頁 |
2.3.6 不同品種山楂的果肉比率 | 第27-28頁 |
2.3.7 不同品種山楂的可滴定酸含量 | 第28頁 |
2.3.8 不同品種山楂的可溶性糖含量 | 第28-29頁 |
2.3.9 不同品種山楂的糖酸比 | 第29頁 |
2.4 本章小結 | 第29-31頁 |
第三章 山楂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 | 第31-64頁 |
3.1 材料與設備 | 第31-32頁 |
3.1.1 材料與試劑 | 第31-32頁 |
3.1.2 儀器與設備 | 第32頁 |
3.2 試驗方法 | 第32-38頁 |
3.2.1 山楂黃酮、多酚和花色苷的含量測定 | 第32-34頁 |
3.2.1.1 山楂總黃酮的含量 | 第32-33頁 |
3.2.1.2 山楂總多酚含量 | 第33-34頁 |
3.2.1.3 山楂總花色苷含量 | 第34頁 |
3.2.2 山楂主要黃酮組分含量 | 第34-36頁 |
3.2.2.1 山楂黃酮樣品溶液的配置 | 第34頁 |
3.2.2.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配置與繪制標準曲線 | 第34-35頁 |
3.2.2.3 高效液相色譜條件 | 第35-36頁 |
3.2.3 山楂主要多酚組分含量 | 第36-37頁 |
3.2.3.1 山楂多酚樣品溶液的配置 | 第36頁 |
3.2.3.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配置與繪制標準曲線 | 第36頁 |
3.2.3.3 高效液相色譜條件 | 第36-37頁 |
3.2.4 山楂主要花色苷組分含量 | 第37頁 |
3.2.4.1 山楂花色苷樣品溶液的配置 | 第37頁 |
3.2.4.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配置與繪制標準曲線 | 第37頁 |
3.2.4.3 高效液相色譜條件 | 第37頁 |
3.2.5 數據統計 | 第37-38頁 |
3.3 結果與分析 | 第38-62頁 |
3.3.1 不同品種山楂總黃酮、總多酚、總花色苷含量測定結果 | 第38-39頁 |
3.3.2 不同品種山楂的主要黃酮組分含量的測定結果 | 第39-46頁 |
3.3.3 不同品種山楂的主要多酚組分含量的測定結果 | 第46-52頁 |
3.3.4 不同品種山楂的主要花色苷組分含量的測定結果 | 第52-57頁 |
3.3.5 山楂各品質特性及主要功能性成分相關性分析 | 第57-61頁 |
3.3.6 不同山楂品種聚類分析 | 第61-62頁 |
3.4 本章小結 | 第62-64頁 |
第四章 結論 | 第64-66頁 |
參考文獻 | 第66-72頁 |
致謝 | 第72-74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