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頁 |
ABSTRACT | 第6-7頁 |
第一章 緒論 | 第10-20頁 |
1.1 研究背景及選題依據 | 第10-16頁 |
1.1.1 中亞造山帶概述 | 第10-11頁 |
1.1.2 興蒙造山帶 | 第11-14頁 |
1.1.3 興安-艾力格廟地塊西部石炭紀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 | 第14-16頁 |
1.2 研究思路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| 第16-18頁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頁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頁 |
1.2.3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| 第18頁 |
1.2.4 本論文依托的科研項目 | 第18頁 |
1.3 論文工作量 | 第18-20頁 |
第二章 區域地質概況 | 第20-24頁 |
2.1 區域構造概況 | 第20-21頁 |
2.1.1 興安-艾力格廟地塊 | 第20-21頁 |
2.2 區域地層概況 | 第21-23頁 |
2.2.1 中上元古界 | 第21頁 |
2.2.2 下古生界 | 第21-22頁 |
2.2.3 上古生界 | 第22-23頁 |
2.3 區域巖漿巖概況 | 第23-24頁 |
2.3.1 早古生代巖漿巖 | 第23頁 |
2.3.2 晚古生代巖漿巖 | 第23-24頁 |
第三章 沙爾塔拉早石炭世火山巖野外地質與巖相學特征 | 第24-28頁 |
3.1 野外地質特征 | 第24-25頁 |
3.2 火山巖巖相學特征 | 第25-28頁 |
3.2.1 玄武安山巖 | 第26-27頁 |
3.2.2 安山巖 | 第27頁 |
3.2.3 英安巖 | 第27頁 |
3.2.4 流紋巖 | 第27-28頁 |
第四章 沙爾塔拉早石炭世火山巖鋯石U-Pb年代學研究 | 第28-38頁 |
4.1 鋯石U-Pb定年方法 | 第28-29頁 |
4.2 鋯石U-Pb定年結果 | 第29-38頁 |
4.2.1 玄武安山巖 | 第30-31頁 |
4.2.2 流紋巖 | 第31頁 |
4.2.3 英安巖 | 第31-38頁 |
第五章 沙爾塔拉早石炭世火山巖的巖石地球化學和鋯石Hf同位素研究 | 第38-50頁 |
5.1 分析方法 | 第38-39頁 |
5.1.1 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| 第38-39頁 |
5.1.2 鋯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方法 | 第39頁 |
5.2 沙爾塔拉早石炭世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和鋯石Hf同位素特征 | 第39-50頁 |
5.2.1 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| 第39-41頁 |
5.2.2 鋯石Hf同位素特征 | 第41-50頁 |
第六章 沙爾塔拉早石炭世火山巖形成時代與巖石成因 | 第50-56頁 |
6.1 早石炭世火山巖形成時代與時空分布 | 第50-51頁 |
6.2 中基性巖的巖石成因 | 第51-54頁 |
6.3 酸性巖的巖石成因 | 第54-56頁 |
第七章 地殼屬性與增生歷史 | 第56-60頁 |
7.1 興安-艾力格廟地塊西部地殼屬性 | 第56-57頁 |
7.2 興安-艾力格廟地塊西部地殼增生歷史和不均一性 | 第57-60頁 |
第八章 興安-艾力格廟地塊西部早石炭世構造演化與動力學過程 | 第60-64頁 |
第九章 結論 | 第64-66頁 |
參考文獻 | 第66-74頁 |
作者簡介 | 第74頁 |
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和科研成果 | 第74-76頁 |
致謝 | 第76-77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