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謝 | 第5-10頁 |
摘要 | 第10-12頁 |
文獻綜述 | 第12-21頁 |
1 豬細小病毒(porcine parvovirus)概述 | 第12-17頁 |
1.1 病原 | 第12-13頁 |
1.2 豬細小病毒的分型 | 第13頁 |
1.3 豬細小病毒基因組 | 第13-14頁 |
1.4 豬細小病毒編碼的病毒蛋白 | 第14-15頁 |
1.5 豬細小病毒流行特點和現狀 | 第15-16頁 |
1.6 豬細小病毒檢測方法 | 第16頁 |
1.7 豬細小病毒感染機制 | 第16-17頁 |
2 豬細小病毒參與的細胞過程 | 第17-18頁 |
2.1 細胞凋亡 | 第17-18頁 |
2.1.1 外源性細胞凋亡 | 第17頁 |
2.1.2 內源性細胞凋亡 | 第17-18頁 |
2.1.3 豬細小病毒和非結構蛋白NS1引起的細胞凋亡 | 第18頁 |
2.2 豬細小病毒誘導的免疫應答 | 第18頁 |
3 蛋白組學概述 | 第18-21頁 |
3.1 TMT概述 | 第19頁 |
3.2 蛋白組學在研究病毒感染中的應用 | 第19-21頁 |
引言 | 第21-22頁 |
試驗一 PPV熒光定量方法的建立及應用 | 第22-28頁 |
1 材料與方法 | 第22-25頁 |
1.1 材料 | 第22-23頁 |
1.1.1 病毒及臨床樣品 | 第22頁 |
1.1.2 主要儀器 | 第22頁 |
1.1.3 主要試劑 | 第22頁 |
1.1.4 主要試劑的配制 | 第22-23頁 |
1.2 方法 | 第23-25頁 |
1.2.1 PPV熒光定量檢測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| 第23頁 |
1.2.2 病料的研磨與基因組DNA的提取 | 第23頁 |
1.2.3 目的基因的PCR擴增 | 第23頁 |
1.2.4 純化回收PCR產物 | 第23頁 |
1.2.5 目的片段與T載體的連接 | 第23-24頁 |
1.2.6 連接產物的轉化 | 第24頁 |
1.2.7 重組質粒的鑒定 | 第24頁 |
1.2.8 質粒提取與濃度測定 | 第24頁 |
1.2.9 PPV熒光定量檢測標準曲線的建立 | 第24-25頁 |
1.2.10 PPV熒光定量重復性檢測 | 第25頁 |
1.2.11 PPV熒光定量特異性和敏感性檢測 | 第25頁 |
1.2.12 臨床樣品PPV的檢測 | 第25頁 |
2 結果與分析 | 第25-27頁 |
2.1 目的基因的PCR擴增結果 | 第25-26頁 |
2.2 PPV熒光定量檢測方法標準曲線的建立和重復性檢測結果 | 第26頁 |
2.3 PPV熒光定量檢測方法特異性和敏感性檢測結果 | 第26-27頁 |
2.4 臨床樣品PPV的檢測 | 第27頁 |
3 結論與討論 | 第27-28頁 |
試驗二 基于TMT技術分析PPV感染PK-15細胞蛋白組學變化 | 第28-39頁 |
1 材料與方法 | 第28-32頁 |
1.1 材料 | 第28-29頁 |
1.1.1 細胞與病毒 | 第28頁 |
1.1.2 主要試驗試劑 | 第28頁 |
1.1.3 主要試驗儀器 | 第28頁 |
1.1.4 主要試劑的配制 | 第28-29頁 |
1.1.5 分析軟件 | 第29頁 |
1.2 試驗方法 | 第29-32頁 |
1.2.1 PK-15細胞的培養 | 第29頁 |
1.2.2 細胞計數 | 第29頁 |
1.2.3 病毒的增殖 | 第29頁 |
1.2.4 病毒滴度測定 | 第29頁 |
1.2.5 PPV感染PK-15細胞生長曲線的測定 | 第29-30頁 |
1.2.6 病毒感染細胞的準備 | 第30頁 |
1.2.7 病毒感染細胞蛋白樣本的制備 | 第30頁 |
1.2.8 SDS-PAGE電泳 | 第30頁 |
1.2.9 酶解和肽段定量 | 第30-31頁 |
1.2.10 SCX分級 | 第31頁 |
1.2.11 毛細管高效液相色譜 | 第31頁 |
1.2.12 質譜鑒定 | 第31-32頁 |
1.3 數據分析 | 第32頁 |
1.3.1 原始質譜數據 | 第32頁 |
1.3.2 數據庫 | 第32頁 |
1.3.3 數據庫檢索 | 第32頁 |
1.3.4 生物信息學分析 | 第32頁 |
2 結果與分析 | 第32-37頁 |
2.1 PPV感染PK-15細胞生長曲線的測定 | 第32-33頁 |
2.2 PPV感染PK-15細胞 | 第33-34頁 |
2.3 PPV感染PK-15細胞蛋白組學結果 | 第34頁 |
2.4 肽段長度分布 | 第34-35頁 |
2.5 肽段覆蓋度分布 | 第35頁 |
2.6 蛋白質分子量分布 | 第35-36頁 |
2.7 鑒定蛋白火山圖分布 | 第36-37頁 |
3 結論與討論 | 第37-39頁 |
試驗三 PPV感染PK-15細胞差異蛋白生物信息學分析 | 第39-47頁 |
1 材料 | 第39頁 |
1.1 分析軟件 | 第39頁 |
1.2 分析網站 | 第39頁 |
1.3 數據庫 | 第39頁 |
2 結果與分析 | 第39-45頁 |
2.1 差異表達蛋白質聚類分析 | 第39-41頁 |
2.2 GO功能富集分析 | 第41-44頁 |
2.3 KEGG分析 | 第44-45頁 |
3 結論與討論 | 第45-47頁 |
試驗四 PPV感染PK-15細胞不同時間蛋白組學分析 | 第47-52頁 |
1 材料 | 第47頁 |
2 結果與分析 | 第47-50頁 |
2.1 鑒定蛋白火山圖分布 | 第47頁 |
2.2 差異表達蛋白質聚類分析 | 第47-48頁 |
2.3 GO功能富集分析 | 第48-49頁 |
2.4 KEGG分析 | 第49-50頁 |
3 結論與討論 | 第50-52頁 |
全文總結 | 第52-53頁 |
參考文獻 | 第53-61頁 |
ABSTRACT | 第61-63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