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謝 | 第4-7頁 |
摘要 | 第7-9頁 |
1 文獻綜述 | 第9-14頁 |
1.1 叢枝菌根真菌概述 | 第9頁 |
1.2 叢枝菌根真菌研究現狀及進展 | 第9-10頁 |
1.3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的影響 | 第10-13頁 |
1.3.1 AMF對植物抗逆性的影響 | 第10-11頁 |
1.3.2 AMF對植物根系形態及養分吸收的影響 | 第11頁 |
1.3.3 AMF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| 第11-12頁 |
1.3.4 AMF對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| 第12-13頁 |
1.4 荊條灌叢研究概況 | 第13-14頁 |
2 引言 | 第14-15頁 |
3 試驗材料與方法 | 第15-21頁 |
3.1 研究地概況 | 第15頁 |
3.2 研究內容 | 第15-16頁 |
(1)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基本生長指標的影響 | 第15頁 |
(2)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根系形態指標的影響 | 第15頁 |
(3)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葉片丙二醛(MDA)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| 第15頁 |
(4)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光合作用及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| 第15-16頁 |
3.3 技術路線 | 第16頁 |
3.4 試驗材料的選擇 | 第16-17頁 |
3.4.1 試驗植物 | 第16頁 |
3.4.2 試驗菌種 | 第16頁 |
3.4.3 栽培容器和基質 | 第16-17頁 |
3.5 試驗方法 | 第17-20頁 |
3.5.1 試驗設計 | 第17-18頁 |
3.5.2 指標的測定及方法 | 第18-20頁 |
3.6 數據處理 | 第20-21頁 |
4 結果與分析 | 第21-34頁 |
4.1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生長狀況的影響 | 第21-23頁 |
4.1.1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生物量的影響 | 第21-22頁 |
4.1.2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生長指標的影響 | 第22-23頁 |
4.2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 | 第23-29頁 |
4.2.1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下荊條幼苗對光強的響應 | 第23-24頁 |
4.2.2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下荊條光合特征 | 第24-27頁 |
4.2.3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和生長時間對荊條幼苗光合特征的模型擬合分析 | 第27頁 |
4.2.4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| 第27-29頁 |
4.3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對荊條幼苗酶活性的影響 | 第29-30頁 |
4.4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下荊條幼苗根系特征 | 第30-31頁 |
4.5 兩種AMF不同接種處理下荊條生長指標相關性分析 | 第31-34頁 |
5 結論與討論 | 第34-39頁 |
5.1 結論 | 第34-35頁 |
5.2 討論 | 第35-39頁 |
6 研究展望 | 第39-40頁 |
參考文獻 | 第40-48頁 |
ABSTRACT | 第48-49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