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謝 | 第4-7頁 |
摘要 | 第7-8頁 |
1 文獻綜述 | 第8-16頁 |
1.1 植物適應性進化研究進展 | 第8頁 |
1.2 測序技術的發展 | 第8-10頁 |
1.3 轉錄組測序的應用 | 第10頁 |
1.4 低溫脅迫對植物的影響 | 第10-15頁 |
1.4.1 植物膜系統對低溫的響應 | 第11-12頁 |
1.4.2 植物抗氧化體系對低溫的響應 | 第12-13頁 |
1.4.3 植物滲透調節系統對低溫的響應 | 第13-14頁 |
1.4.4 低溫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| 第14-15頁 |
1.5 連翹的研究進展 | 第15-16頁 |
2 引言 | 第16-17頁 |
3 材料與方法 | 第17-19頁 |
3.1 材料及材料的培養方法 | 第17頁 |
3.2 試驗方法 | 第17-19頁 |
3.2.1 低溫脅迫溫度的篩選 | 第17-18頁 |
3.2.2 生理指標的測定 | 第18頁 |
3.2.2.1 生理指標的測定 | 第18頁 |
3.2.2.2 葉綠素熒光參數的測定 | 第18頁 |
3.2.3 轉錄組測序 | 第18-19頁 |
3.2.3.1 RNA的提取、文庫構建和轉錄組測序 | 第18頁 |
3.2.3.2 序列比對到參考基因組 | 第18-19頁 |
3.2.3.3 差異表達基因的鑒定及其功能注釋 | 第19頁 |
3.2.4 景觀基因組學結果重新分析 | 第19頁 |
3.3 數據處理 | 第19頁 |
4 結果與分析 | 第19-30頁 |
4.1 低溫處理溫度的篩選 | 第19-21頁 |
4.1.1 不同溫度處理連翹幼苗葉片OJlP曲線變化 | 第19-20頁 |
4.1.2 不同溫度下連翹幼苗葉片最大量子產額、PSI受體側及性能指數變化 | 第20-21頁 |
4.1.3 溫度篩選 | 第21頁 |
4.2 模擬低溫處理下的連翹的生理變化 | 第21-23頁 |
4.2.1 低溫脅迫下不同處理時間連翹幼苗相對電導率及MDA的變化 | 第21頁 |
4.2.2 低溫脅迫下不同處理時間連翹幼苗葉片抗氧化酶活性的變化 | 第21-22頁 |
4.2.3 低溫脅迫下不同處理時間連翹幼苗葉片滲透調節物質的變化 | 第22頁 |
4.2.4 低溫脅迫下不同處理時間連翹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變化 | 第22-23頁 |
4.3 模擬低溫脅迫下連翹的轉錄組響應 | 第23-30頁 |
4.3.1 連翹各樣品的RNA測序質量以及與參考基因組的序列比對結果 | 第23-24頁 |
4.3.2 差異表達基因及其功能注釋 | 第24-25頁 |
4.3.3 各數據庫注釋到的差異表達基因情況 | 第25頁 |
4.3.4 差異表達基因的GO分類 | 第25-27頁 |
4.3.5 差異表達基因的GO富集分析 | 第27頁 |
4.3.6 差異表達基因的KEGG注釋 | 第27-30頁 |
4.4 景觀基因組結果重分析 | 第30頁 |
5 結論與討論 | 第30-34頁 |
5.1 連翹對低溫脅迫的生理響應和轉錄組響應 | 第30-32頁 |
5.2 景觀基因組學結果重新分析 | 第32-33頁 |
5.3 結論 | 第33-34頁 |
參考文獻 | 第34-49頁 |
附表 | 第49-57頁 |
英文摘要 | 第57-58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