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頁 |
abstract | 第5頁 |
第一章 緒論 | 第8-14頁 |
1.1 研究背景與意義 | 第8-10頁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頁 |
1.1.2 研究意義 | 第9-10頁 |
1.2 國內外文獻綜述 | 第10-12頁 |
1.2.1 國外研究綜述 | 第10-11頁 |
1.2.2 國內研究綜述 | 第11-12頁 |
1.3 研究思路與框架 | 第12-14頁 |
1.3.1 研究思路與方法 | 第12-13頁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3-14頁 |
第二章 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概念與定位 | 第14-23頁 |
2.1 概念厘清 | 第14-21頁 |
2.1.1 中小型博物館的界定及特點 | 第14-16頁 |
2.1.2 公眾需求視角下社區與博物館的關系 | 第16-17頁 |
2.1.3 公眾需求與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 | 第17-20頁 |
2.1.4 博物館文創產品相似概念辨析 | 第20-21頁 |
2.2 身份演進 | 第21-23頁 |
2.2.1 從“文化遺產留存地”到“地方知識集合場” | 第21-22頁 |
2.2.2 從“純粹凝視”到“文化互動” | 第22頁 |
2.2.3 從“傳統社會功能”到“促進文化認同” | 第22-23頁 |
第三章 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現狀與價值 | 第23-32頁 |
3.1 發展現狀 | 第23-30頁 |
3.1.1 國內經典博物館文創產品優秀案例梳理 | 第23-26頁 |
3.1.2 國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案例 | 第26-27頁 |
3.1.3 國內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現狀及問題 | 第27-30頁 |
3.2 價值特征 | 第30-32頁 |
3.2.1 文化傳播價值 | 第30頁 |
3.2.2 社會經濟價值 | 第30-32頁 |
第四章 博物館文創產品公眾需求問卷實證研究 | 第32-49頁 |
4.1 問卷設計 | 第32-34頁 |
4.2 實證過程 | 第34-42頁 |
4.2.1 博物館文創產品公眾偏好取向質化訪談 | 第34-39頁 |
4.2.2 博物館文創產品公眾偏好取向量化問卷 | 第39-42頁 |
4.3 數據分析 | 第42-47頁 |
4.3.1 公眾參觀博物館動機與對其文創產品消費意愿 | 第42-46頁 |
4.3.2 基于KANO模型公眾對博物館文創產品偏好取向 | 第46-47頁 |
4.4 研究結論 | 第47-49頁 |
第五章 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策略與方法 | 第49-70頁 |
5.1 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理念 | 第49-54頁 |
5.1.1 地域文化認同使之成為城市觸媒 | 第49-50頁 |
5.1.2 公眾對博物館文化資源的認同 | 第50-51頁 |
5.1.3 地域社群的多角度呈現 | 第51-53頁 |
5.1.4 文化符號的多方面挖掘 | 第53-54頁 |
5.2 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原則 | 第54-63頁 |
5.2.1 功能性原則 | 第54-56頁 |
5.2.2 適度趣味性原則 | 第56-58頁 |
5.2.3 類分眾化模式原則 | 第58-59頁 |
5.2.4 品牌系列化原則 | 第59-63頁 |
5.3 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方法 | 第63-70頁 |
5.3.1 表象直譯的表層設計 | 第63頁 |
5.3.2 符號轉化的骨架設計 | 第63-65頁 |
5.3.3 意境詮釋的意蘊設計 | 第65-66頁 |
5.3.4 民藝非遺的協同設計 | 第66-68頁 |
5.3.5 新媒體數字化的互動設計 | 第68-70頁 |
第六章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設計應用實踐 | 第70-75頁 |
6.1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概況 | 第70-72頁 |
6.1.1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現狀 | 第70-71頁 |
6.1.2 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博物館文創產品符號提煉 | 第71-72頁 |
6.2 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實踐展開 | 第72-75頁 |
第七章 結語 | 第75-78頁 |
參考文獻 | 第78-80頁 |
附錄 A 民眾對博物館文創產品消費意愿調查問卷 | 第80-83頁 |
附錄 B 民眾對博物館文創產品偏好取向調查問卷 | 第83-87頁 |
在學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況說明 | 第87-88頁 |
致謝 | 第88頁 |